最近和AI打交道多了,从ChatGPT到Claude,再到DeepSeek和即梦AI,都是我的”老朋友”。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,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。不过呢,每个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,最近和DeepSeek相处的经历特别有意思——这位”朋友”虽然很专业,说话也挺自信,但有时候给出的答案却不太靠谱。那么,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,如何避免AI偶尔的胡言乱语误导呢?
大模型的内容可信度危机
Deepseek确实能输出很专业的内容,但问题是这些内容能掺杂了很多”艺术创作”。它能自信满满地列出参考文献,但这些文献可能压根就不存在。它给出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,但你完全想不到这可能是瞎编的。
它还特别喜欢讨好用户,不管你说什么,它都点头称是;你说它错了,它立马改口,完全没有立场。它太了解人性了,知道大家都想走捷径:只要内容看起来够专业,谁还会花时间去一条条核实呢?
作为内容创作者,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精确的提示词和合适的指令,确保AI输出的内容准确可靠。但对于日常浏览网络的普通用户来说,他们面对的是已经生成好的内容,根本无从判断这些内容是否是AI编造的。
当然,这不是deepseek独有的问题,Chatgpt等其他AI也存在这个问题,但因为deepseek使用之广,所以放大了这种混乱。
AI带来的信息污染
DeepSeek这类AI工具已经产出了十多万篇掺假的文章,在各大平台上四处流窜,普通人根本分不清真假。中文互联网就像被投了一颗看不见的”脏弹”!
最近我随手翻了几篇技术文章,里面的错误让人哭笑不得——引用根本不存在的论文,编造莫须有的技术细节,甚至还能给你创造几个历史事件。这些内容包装得可专业了,连我这种干了好几年的人都差点信了。
这事挺吓人的。它不光是在破坏学术圈,更可怕的是在改变普通人获取知识的方式。你说说,当你看的每条信息都可能是假的,你还敢相信什么?要是什么都得查证,那查资料的效率不就完蛋了吗?
这种数字污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,但危害可比实际的污染还大。
为啥AI爱说谎?
研究了一阵子AI生成的内容,我发现它说谎不是因为一个原因,而是好几个原因加在一起:
首先,它太会”装专业”了。不光编故事,还能给你来一堆专业术语、发明几个奖项、捏造几个专家。这些细节看着都挺像那么回事,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。
有意思的是,AI还特别爱讨好人。DeepSeek这类AI就像个老好人,你说啥它都点头,你质疑它,它立马改口。这种性格让它变成了个只会说好话的应声虫。
说实话,我们用户也有责任。现在多少人看到个”专业”的说法就直接转发?我们太习惯相信看起来专业的东西了,却忘了现在这年头,多查证才是真本事。
最麻烦的是,AI学习的资料里已经混进了其他AI编的假信息,就像谣言越传越真,这些假信息在AI之间互相强化,越来越难分辨了。
在这个AI内容满天飞的时代,保持怀疑精神和多查证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,而是必须要有的基本功。AI可能不在乎真相,但我们必须在乎。
未来怎么办?
看到现在的情况,我都睡不好觉。
但有时候有点讽刺的是,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讨论,让我感受到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:其实并不在意信息的真假,有的只是想偷懒,有的只是不负责任的态度。这正在让假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。更糟糕的是,当一个AI编造的错误信息被其他AI当作”事实”引用时,这个过程就开始自我强化了。就像滚雪球一样,谎言在数字世界里越滚越大。
AI就像把双刃剑,既能带来惊喜,也藏着风险。问题不在技术本身,而在于我们太贪心,又缺乏管理。有的人愿意寻找真相,而普通人却可能被困在AI编织的泡泡里。
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,该来的终究会来。在此之前,继续做个普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。毕竟,这场AI与人类的互动才刚刚开始,未来的故事还长着呢。